农民把棕树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
-
昨天有位朋友给我讲,你写了农村老家很多关于树的故事,什么杏树,柿子树,合欢树,榆树,构叶树,腊梅树,茶叶树等,为什么不写写棕树呢?朋友的话倒是提醒了我,也勾起了我的回忆。因为棕树四季长青,散叶面大,形状奇异,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,已经从农村田间地头进入城市生活。现在马路上,公园里,庭院里都可以观赏到这一美景。可是在历史上,生长在农村山沟里的棕树,真正为农民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,也充分展示农民利用自然资源的聪明才智。
关于对棕树的描写特别多,但我比较喜欢唐代诗人徐仲雅《咏棕树》″叶似新蒲绿,身如乱锦缠。任君千度剥,意气自冲天"。诗人把棕树的形状,特点刻画得十分到位。在我的印象之中,棕树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它独特的用途,也赋予那个时代背景特性,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特有的便利。当春天来了,棕树新的嫩叶漫漫长起,大约长到1.5尺至2尺时,有人将嫩叶拔出来,进行漂泊风干,用于编制扇子。经过能工巧匠精细的加工,精美的图案展现在扇叶上,你可以看到“福寿安康,吉祥如意,人丁兴旺,母爱如山,学业有成″等字样,也是人们馈赠的礼品。
棕树花朵十分漂亮,有点像黄金一样镶嵌在树梢上,有人称为肾花,广泛用于医用。记得儿时喜欢采摘,我们将粉碎的颗粒放入平静的水面上,就像给水面盖上了一层黄金被子,用竹竿在水面上随意绘制各种图案。
包粽子用新鲜棕叶捆绑特别好,这不仅保持传统的工艺,而且十分清香。端午节前夕很多城里人到乡下采棕叶包粽子。尤其是棕纤维丝编织的绳索用途十分广泛,如栓牛绳,箩筐绳,犁耙绳,拔河绳,晾衣绳,跳绳,秋千绳等。也就是说棕绳代替了现在的钢丝绳尼龙绳。到了七八十年代又用于加工棕床,在没有席梦思床前,棕床棕垫能进入贫民家庭,已经是时代的进步。如果当初谁家买了棕床,简直就是新闻。有的农民开始自己加工,虽然工艺粗糙,但总比睡稻谷草垫好得多。目前在农村还可以寻找到还在使用的棕床。随着人民生活的水平提高,沙发进入百姓家庭,厂家大量收购棕纤维作为填充物,增加了农民的收入。
在当年布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,农村妇女用棕纤维丝糊上浆糊,上下用破布包裹压平贴在木板上,进行晾晒,风干后用于制作鞋底鞋垫,好处是节省原材料,便于后续加工,更重要的是用棕纤维丝做的鞋子鞋垫耐用、透气、养脚。目前仍然有人延续这种工艺。
棕丝还用于保暖,农民把棕丝用木锤砸软后进行揉搓,制成棉袜形状,套上草鞋保暖。农民编织的蓑衣不仅仅用于防雨水,也起到保暖的作用。五六十年代的冬天,有的农民大晴天披着蓑衣下地劳动,你别认为他精神有问题,其实不然,他们是太穷了,穷得连棉袄都没有穿的,只能用蓑衣遮寒,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心酸难过。前几年我参观了武汉园博园,其中有一个展厅里挂了几件破蓑衣,站在那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这种蓑衣我曾经穿过,可见当年国家是多么的落后。现在已经摆放到大雅之堂供人们参观欣赏,成为博物馆展品。
棕树在农村的作用已退出历史舞台,它的价值已经被新的技术所替代。
-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