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项目简介——上海棕床制作技艺
-
有这样一句话:“好喝不过腊肉汤,好睡不过棕绷床。”这里的“棕绷床”指的就是棕床,它是用山棕树片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传统卧具,因用棕绳在木框上编制而成,所以也被当地人称为“绷子床”。棕床以取材天然、透气防潮,无毒无害而深受人们喜爱,它不仅是民间古老手工艺的传承,更凝聚着古人的智慧。
据了解,从宋朝开始,就有了山棕床垫的原始雏形。建国后,山棕经过简单加工制作而成的“绷子床”,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席梦思、沙发床等进入市场,棕床仅在偏远深山少有留存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,冷落多年的手工棕床又悄然兴起。
制作棕床工序较为繁琐,完成一张棕床至少需要六个人左右。制作棕床首先要将山棕树片剪边,然后把树片抓成干净蓬松的棕丝,再把棕丝搓成棕绳。
制作棕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编织棕床网,首先要拉好底绳,在拉底绳的过程中如果用力过大,将会造成棕绳断裂,但用力不够的话,棕床又会变得没有弹性。
拉底绳是非常讲究的,这个底绳要直着拉十根,横着拉八根,越多越好,拉了时间管得久结实有弹性。拉完了底绳,接下来就要编制棕床网了,编织棕床网的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直线编法、一种是斜线编法。
直线编的要快一点,斜线编的时间要长一点,但是斜线编的要牢固一点。
经过这些工序,一张纯手工棕床板完成。虽然手工棕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,但如今会编制棕床的手艺人却越来越少。
-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